喜迎党代会

【喜迎党代会•学院发展巡礼】经济管理学院:厚德经邦 强农兴农

六年来,经济管理学院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厚德经邦、强农兴农” 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增强党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党委带头,党建与行政工作相结合;支部带头,支部与系上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党员带头,党员教育管理与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的“三带头、三结合”工作机制,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党委带头,党建与行政相结合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学院师生思想政治引领。党建与行政同向同行,同安排、同部署,建立党政协作、共同负责的工作体制。

学院党委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完善学院民主决策会议制度,把制度建设摆在工作的首位。制定和修订了《经济管理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党建学生组织员聘任与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30余份。让学生共同参与,提高我院党建水平。实行院长学生工作助理制度,同时提供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锻炼平台,构建学院与学生畅通的信息反馈体系。

学院建立经常性学习制度,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以“一读二唱三讲”活动为切入点,深刻领会“共产党为什么能”;开展“从独龙江到天安门”系列报告会,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举办“经邦讲坛”系列宣讲活动,传承“厚德经邦,博学济世”院训精神。特别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党员何淼代表独龙族,参加国庆70周年庆典少数民族方阵活动。回校后,何淼以《从独龙江到天安门——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独龙江乡跨越式发展》为题,为全校师生做了多场报告会,在师生中引发较大的反响。

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2021年,2018级农村区域发展班团支部荣获“全国活力团支部”称号。近六年,获评省级“先进班集体”4个、省级“三好学生”35名、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1名,学生科技竞赛获奖8项。


二、支部带头,支部与系上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

把支部建在系和专业上,党建引领专业建设、促进教风学风建设。全面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实施专业评价和评估,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支部与系上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学生第一党支部建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学习小组,通过研学提高支部政治素养,2019年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1年获得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生第十党支部,党建引领专业建设、促进教风学风建设,多次举办“直播家乡”系列专业实践活动,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优秀党员,2021年获得云南省示范党支部称号。

学院拥有7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拥有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一个会计学院、一个电子商务学院、八个省级产业岗位专家和4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云南农村(业)发展智库(省级)、南亚东南亚农村发展研究院、云南农业农村经济研究院、智慧农业省级重点实验室)。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中,电子商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先后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六年,1门课程立项云南省一流课程建设,20余门课程立项校级一流课程建设,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校级立项,2个虚拟教研室获校级立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学比赛省级一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近六年,学院获准科研项目130余项,其中纵向项目89项,横向项目40余项,共计经费1100万元。国家自科项目2项,国家社科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27篇(SCI/CSSCI、北大核心、CPCI),出版专著5部,申请软件著作权/专利11份。


三、党员带头,党员教育管理与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

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带头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学院党委持续抓学风、教风以及党风廉政建设,把师德师风的教育贯穿工作始终。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将课程思政逐步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学院党委在“思政课前5分钟”的基础上,自2019年实施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全院范围内推行“课程思政”的改革与探索,把牢课堂主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发表“课程思政”相关论文10余篇,1门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入选校“课程思政”示范课。1名教师荣获云南省“最受学生敬佩辅导员”称号,1名教师获得“云南省师德标兵”称号。学生党员带头,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农村区域发展党支部持续到德馨小学照顾孤残困自闭症儿童,农林经济管理党支部的同学到幸福家园社区的爱心食堂爱心帮厨,给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没人照顾的人群供应午饭和晚饭。

围绕学校“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任务,深入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工作,落实帮扶贫困户脱贫任务。选派教师开展科技下乡,5年来派出教师57名,积极开展“三区”科技服务。牵头完成南华县沙桥镇,姚安县前场镇等各地州特色农业产业规划,完成县乡产业规划50余份,多份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领导批示。完成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和中宣部马工程重点项目《云南美丽乡村建设案例研究》研究报告,在农民日报发表了理论文章。2022年学院荣获云南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5个社会服务工作优秀团队,4名先进个人。

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学院向昆明、楚雄等市县派出了400余名学生进行“支农”服务。学院派出的“昆明市花卉产业调研小组”社会实践服务团入选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新道杯”ERP沙盘模拟大赛获得了云南省二等奖,李永前教授带领的学生团队在第七届中国大学生水资源调研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开展“在线实践,直播家乡,助力扶贫”系列活动,以专业知识推动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的实践。团队少数民族同学,与朱院士同台在澜沧县蒿枝坝村冬季马铃薯地里直播,当天销售并打包发货土豆33吨。直播活动当日累计有110多万网友在线观看,活动受到学习强国、人民日报、人民网官微、中国共青团网、半月谈、云南日报等50余家主流媒体的重点关注和跟踪报道,系列活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管理学院在党建工作引领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立足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涉农经济学、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