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院始终秉承“厚德博学,明理尚农”的校训和“修德博学,敬业创新”的院训,大力弘扬“开学养正、耕读至诚”大学精神,立足我国无可替代的生物资源优势和西南区位优势,瞄准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前沿,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带动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和人才培养方向。历经80余载的积累和发展,已建成拥有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和国家及部省级的系列科研平台,成为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及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研发中心。
一、创新高质量党建,打造一流组织建设
以高质量党建打造一流人才队伍。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按期实现基层党组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学院党委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和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一流党建示范党委,教工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和云南省委教育工委样板党支部,博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支部,学院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为标杆,涌现了“双带头人”云南省党代表杨敏、优秀教师韩光煜等先进典型,建设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筑牢了理想信念之基,树立了主流价值之魂和新时代文明之风。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精准扶贫。植物保护学院党委科学谋划、精准发力、多措并举、主动作为,在朱有勇院士等模范的引领示范下,一批批党员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出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用科技帮助地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领人民群众把绿水青山变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走出了脱贫致富新路子。学院科技扶贫团队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团队”“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朱有勇院士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服务群众。学院党委利用专业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大力开展“党建+科研”“党建+科普教育”“党建+社区服务”“党建+考研过级”“党建带团建”的支部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教工党支部为主导,组建教师党员利用专业知识为社区和部队院校树木诊断病虫害;为师专附中、师大附小等20余所学校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宣讲;同中国农大植保学院、姚安县木薯村党支部、澜沧县蒿枝坝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带领共青团支部开展“为民办实事”等活动。以博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为主导,组建学生党员为全院考研同学、四六级英语过级同学实施“一对一”联系指导,“点对点”精准帮扶,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同向发力,互促共进。
二、学科建设及学位点建设
“十三五”期间,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入选云南省A类高峰学科建设,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B类,并完成全国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工作。
以学科、学位点建设为龙头,修订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监督体系和管理制度,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为100%;获批国家级及省级专硕培养校外实践基地3个、校级研究生教学案例库2个,完成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并取得较好成绩。
建立健全博士后培养制度,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5人,拥有博士后合作教授9人;博士后人员承担国家级、省级研究项目47项,发表文章78篇,获专利50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省级博士后定向培养项目资助1项,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参加全国博士后论坛4次;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2人;入选省博士后创新成果展示宣传单位,博士后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三、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1)科研项目取得显著成绩。获准各类科技项目213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省级重大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其他纵向项目41项,横向项目84项,累计合同经费达1.9亿元。
(2)科研成果丰硕,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重视科技/科研成果的打造,积极组织全院老师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和申报,获得科研奖励10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奖9项。发表学术论文788篇,出版专著25部,授权专利142件。
(3)科技人才队伍和团队进一步优化。新增省级各类人才共计21人,其中云岭学者2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新增省级创新团队3个。
(4)普洱市澜沧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开展的科技和教育扶贫获突破性进展,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集中宣传报道,澜沧扶贫经验受到赞誉,2019年荣获“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四、学生工作
(1)学生工作成效显著。获省级先进班集体3个,校级先进班集体和团支部5个。参加全国植保思政与党建工作研讨会2次,西南区思政与党建工作研讨会1次。学院获校级十佳大学生年度人物1人、“有勇奖学金”4人。
(2)打造学院特色学生活动。以“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进校园入社区”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学生课外文体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学院连续荣获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20余人荣获校级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称号。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中省级金奖1项,银奖3项,“挑战杯”课外作品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全国植保技能大赛与学生学术竞赛3项,获批国家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0余项,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云南赛区决赛C类国家级一等奖、第一、二届全国大学生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团体奖、“全国高校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论坛”“第十届云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科技竞赛”“云南省第一届生命科学竞赛”等多项奖励。
(3)打造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做好毕业生创业服务与指导工作。实施“毕业生导师-实习培养平台(系、科研中心、学位点)-班主任-学院领导”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同心同向,共同服务毕业生就业。2017-2021届毕业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7.5%、95.1%、86.6%、96.7%和94.6%。研究生平均升学率保持在20%以上。